教育趨勢

當孩子有各種要求時,怎麼辦?(系列二)

二、父母部分

1.能力好的父母:很多時候,對孩子的舉手之勞,是甜蜜的互動。當她說「媽咪一定都知道我要什麼」而你也真的都知道的時候,是種甜蜜的互動養成,但當我們心累的時候,就會變得暴躁,孩子也突然之間不知所措,用原來的模式對你,反而會突然感到沮喪和無助,抱怨「你怎麼可能不知道?」


2.熬不過孩子情緒的父母:有些父母在孩子小時候,會幫孩子做盡一切事情,是因為凹不過孩子的情緒,每個人對情緒的容忍度都是不同的,即便再有耐心的父母,都不一定每次都會熬過。更何況是原本就對「情緒一來就感到壓力」的父母,所以包山包海變成必備,但也憂心孩子變成爸爸媽媽的寶貝,該獨立時不獨立。

3.永遠爸媽小王子小甜心:有些父母則是有自己的議題,因為過往沒有被足夠陪伴,或者常被丟包大小補習安親班,特別喜歡和緬懷孩子小時候的種種可愛,並且期待孩子逐漸長大了,還有那份可愛保留給父母,我相信這是人之常情,每個父母都記得孩子的可愛,即便孩子自己都不記得了,這份黏膩的親密時光,都是父母心中愛的泉源。這類型的父母,在孩子逐漸長大時,得逐漸面對「孩子有自己的生活圈」「孩子有自己的秘密」這些私密空間,幫自己做好心理準備,就能慢慢和孩子一起保持「不黏但相連」的親密關係。

4.很少被肯定和鼓勵的父母:這類型的父母,像孩子肚子裡的蛔蟲,非常懂孩子的性情。但反過來,身為父母的自己,卻很少被肯定、被欣賞、被鼓勵,導致有時候會和孩子鬥氣、較勁或比拚誰比較先說出對方的需求,當自己先表示懂孩子,卻又矛盾的顯得不甘心;又或當不被孩子同等的回應和肯定時,常因為感到沮喪而莫名的向孩子發脾氣,導致糾結的親子關係。

我們在以上八大要點中,分別做了父母和孩子部分的探討,原因是在於,其實跳脫「獨立不獨立」、「放手不放手」之間,父母和孩子的關係是條漫長的路程,當我們心理面的動盪不被理解,又或是孩子的特性和習慣沒機會被好好釐清,就容易將這份動盪,持續惡性互動直到孩子越來越長大。

所以,在親職諮詢之外,協助「父母調整親職功能」和「給建議」之前,「鼓勵和肯定父母所有的付出」是關鍵,無論問題釐清得有多清楚,但眼前這位疲憊的人(跳脫父母的角色)就是捱著滿身傷痕,來到你面前,鼓起勇氣說出這些埋藏在心底最困惑難受的幽微心事,並且努力尋求解方,看見〝父母問題〞之前,得看見他傾全力也想學習的心,是最重要的!每個人都值得被理解,在調整的過程,也務必要給自己時間,必要時尋求諮詢或協助,就能依照不同的階段,漸漸漸漸長出屬於你們親子之間,維繫親蜜的新模式哦!

其他文章
教育資訊

用「同理心」讓孩子分辨對錯

只有規則的教導,孩子也許知道這件事不該做,但是在行為上不一定能做得到,這是因為動機面的教導還需要同理心的涉入。


例如A小孩看見旁邊的B小孩有餅乾,A很想吃,但B就是不請他吃。於是A趁著B不在的時候偷吃了餅乾。在實驗時,我們問A小孩:「偷吃餅乾對不對?」A知道這是不對的行為。再問A小孩:「偷吃餅乾是什麼感覺?」他會回答:「很快樂。」


A小孩的思維是:「除非我偷吃餅乾的時候有人在場,那麼我會被處罰。否則,雖然我明知道這是不對的事,可是我很想吃,我還是拿餅乾來吃。而且餅乾很好吃,我吃到餅乾覺得很快樂。」


A小孩也許沒有「自己的餅乾被偷吃」的情感經驗,所以他也無法同理B小孩的餅乾被偷吃了的心情。4~6歲間,孩子的道德情緒開始萌芽,對別人的處境會有一些同理心,這個時候家長在管教時,就可以進行情感的涉入。


例如,孩子搶了別人的玩具,還不小心弄壞,對方哭了,父母可以告訴孩子:「你把他心愛的玩具拿走了,還弄壞,他很難過,所以哭了。」有同理心的情感教導,幾次之後,孩子在面對誘惑情境時,認知上知道這件事不該做,情感上也會有罪疚感,才有辦法真正自我抑制不當的行為出現。

19/8/2022

查看詳情
教育趨勢

學習「成長性思維」,達到成功人生

臺灣過去的教學模式一直以來都是以「定型化思維」的方式來教育學生,乃至於我們容易在學業或者是未來生涯發展上遇到挫折與挑戰時自我設限,錯過與成功相遇的機會。「成長性思維」則是提倡人有無限可能,只要不畫地自限都有成功的會。以下就Hundley, H. and Brock, A.所提倡與駁斥的兩種思維做一簡單比較:


 


「定型化思維」的人相信,每個人天生擁有固定的智力與才能,因此會避免挑戰與失敗。我相信在我們過去的生活經驗當中,經常會聽到同學或朋友說:「算了!學不會就換別的」。類似這樣的話,當聽久了或者是聽多了我們就會慢慢的開始相信自己真的學不會,乃至於想要放棄。教育學者也將類似的情形稱之為「自我實現預言(Self-Actualized)」,也就是說只要相信自己成功,就會成功;反之,如果自己都認為會失敗,那注定是以失敗收場。筆者國中時的同班同學(化名:小陳)就是受到定型化思維所影響,才會到目前都一事無成,小陳非常喜歡餐飲,很努力的考上了公立高職的餐飲科,沒想到這才是噩夢的開始,國中時偶爾做個小點心滿足大家的胃口還行,但是到了高職是受到專業訓練,小陳開始飽嘗失敗的滋味,不斷的萌生想要轉科的念頭,終於,不斷失敗後小陳開始認為自己不具有餐飲方面的才能而轉到普通科,之後讀到大學畢業進入私人公司當行政人員。


 


「成長性思維」的人相信,透過後天學習與努力,每個人都能有無限潛力,因此不畏懼困難,勇於嘗試。擁有成長性思維的人認為,只要不放棄就可以不斷的往上爬,而且到達終點之前都有許多的未知與困難,他們也樂於挑戰。筆者的另一名國中同學(化名:小林)就是成長型思維的典範,國中時筆者和小林是無話不說的好朋友,但國中畢業後因為各自往不同的道路發展後顯少聯絡,直到近幾年才知道原來小林是某個電視歌唱比賽的常勝軍,這讓不曾聽過小林唱歌的我感到非常驚訝,於是開始關注小林,才知道原來小林一開始也是有被嫌棄過,甚至被認為不適合走唱歌的路線,但是藉由不斷的練習,慢慢的培養自己的歌喉與氣勢,小林相信自己並不是不能唱歌,而是缺乏練習,因此小林每天花了許多的時間練習每首歌的旋律與音調,最後終於一路破關斬將拿到冠軍,順利發行唱片。


從小陳和小林的例子可以發現,「思維」可以影響人的一生。臺灣的教育體制不斷的求新求變下,帶給孩子的始終是來自於保守主義的思想方式,安於現狀的中國傳統使得學生不敢挑戰未知而失去了發展的大好機會。然而,成長型思維是可以學習的,只要讓小孩從小開始練習,就能讓小孩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無所畏懼,正面迎向挑戰,讓失敗不再是可恥的代名詞,而是不斷精進自己並且邁向成功人生的墊腳石。

13/7/2022

查看詳情

Learning King

我們擁有經驗豐富和有耐心的全職補習或網上授課老師,可安排一對一或小班形式授課,切合不同中小學生的需求; 覆蓋科目包括中文補習、英文補習、數學補習和通識的必修科和其他選修科。還有普通話和英語會話班,全科補習等。絶對是你首選的導師配對網站和補習中介平台。

更多媒體

Copyright © Learning 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