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資訊
學童常見的言語障礙,主要分為四大類:
1. 發音問題
發音問題指學生的發音不正確而引致說話混淆不清。例如:把「豆」說成「狗」;「飲水」說成「飲咀」或「飲隊」。
先天性的生理缺陷,如聽障、裂唇、裂顎或大腦痙攣等,都是引致發音問題的原因。
其他因素包括發展遲緩。
2. 語言問題
有理解困難的學生,在接收較長或結構較複雜的句子時,只能夠掌握句子的部份意思,往往因未能理解全部訊息而誤解對方,以致答非所問。
有表達困難的學生,因組織句子能力較弱,或應用詞彙不恰當,以致表達困難,令旁人難以理解。
語言障礙的成因包括語言發展遲緩、學習障礙、智力障礙、缺乏語言環境的刺激或自閉傾向等。
3. 流暢問題
流暢問題俗稱口吃。表徵包括:多次重復某些字或音,將字音無故拉長,說話節奏太快或過慢,張開嘴巴卻遲遲說不出話來等。
口吃有時是心理、生理、遺傳等因素所造成,亦有屬於成長過程中的過渡表現。
4. 聲線問題
常見的原因是過度使用或錯誤運用聲帶引致聲音沙啞甚至失聲。學生往往在小息或嬉戲時大叫大嚷,聲帶因而受損,甚至長出「瘜肉」,以致聲音沙啞。
此外,神經性疾病或情緒困擾都是引致聲線問題的原因。
長期的呼吸器官毛病、發音器官結構有缺陷(如兔唇裂顎),都會導致鼻音過重或音調異常的問題。
如發現學生有上述問題,教師可在取得家長同意後,填寫由教育局言語及聽覺服務組提供的「學生語能甄別問卷」(小學適用)或「中學生語能甄別問卷」(教師用)或由駐校言語治療師提供的相關甄別問卷,記錄懷疑語障學生的問題和困難,然後轉介學生接受由駐校言語治療師或教育局言語及聽覺服務組提供的評估和跟進服務。
只有規則的教導,孩子也許知道這件事不該做,但是在行為上不一定能做得到,這是因為動機面的教導還需要同理心的涉入。
例如A小孩看見旁邊的B小孩有餅乾,A很想吃,但B就是不請他吃。於是A趁著B不在的時候偷吃了餅乾。在實驗時,我們問A小孩:「偷吃餅乾對不對?」A知道這是不對的行為。再問A小孩:「偷吃餅乾是什麼感覺?」他會回答:「很快樂。」
A小孩的思維是:「除非我偷吃餅乾的時候有人在場,那麼我會被處罰。否則,雖然我明知道這是不對的事,可是我很想吃,我還是拿餅乾來吃。而且餅乾很好吃,我吃到餅乾覺得很快樂。」
A小孩也許沒有「自己的餅乾被偷吃」的情感經驗,所以他也無法同理B小孩的餅乾被偷吃了的心情。4~6歲間,孩子的道德情緒開始萌芽,對別人的處境會有一些同理心,這個時候家長在管教時,就可以進行情感的涉入。
19/8/2022
查看詳情臺灣過去的教學模式一直以來都是以「定型化思維」的方式來教育學生,乃至於我們容易在學業或者是未來生涯發展上遇到挫折與挑戰時自我設限,錯過與成功相遇的機會。「成長性思維」則是提倡人有無限可能,只要不畫地自限都有成功的會。以下就Hundley, H. and Brock, A.所提倡與駁斥的兩種思維做一簡單比較:
「定型化思維」的人相信,每個人天生擁有固定的智力與才能,因此會避免挑戰與失敗。我相信在我們過去的生活經驗當中,經常會聽到同學或朋友說:「算了!學不會就換別的」。類似這樣的話,當聽久了或者是聽多了我們就會慢慢的開始相信自己真的學不會,乃至於想要放棄。教育學者也將類似的情形稱之為「自我實現預言(Self-Actualized)」,也就是說只要相信自己成功,就會成功;反之,如果自己都認為會失敗,那注定是以失敗收場。筆者國中時的同班同學(化名:小陳)就是受到定型化思維所影響,才會到目前都一事無成,小陳非常喜歡餐飲,很努力的考上了公立高職的餐飲科,沒想到這才是噩夢的開始,國中時偶爾做個小點心滿足大家的胃口還行,但是到了高職是受到專業訓練,小陳開始飽嘗失敗的滋味,不斷的萌生想要轉科的念頭,終於,不斷失敗後小陳開始認為自己不具有餐飲方面的才能而轉到普通科,之後讀到大學畢業進入私人公司當行政人員。
「成長性思維」的人相信,透過後天學習與努力,每個人都能有無限潛力,因此不畏懼困難,勇於嘗試。擁有成長性思維的人認為,只要不放棄就可以不斷的往上爬,而且到達終點之前都有許多的未知與困難,他們也樂於挑戰。筆者的另一名國中同學(化名:小林)就是成長型思維的典範,國中時筆者和小林是無話不說的好朋友,但國中畢業後因為各自往不同的道路發展後顯少聯絡,直到近幾年才知道原來小林是某個電視歌唱比賽的常勝軍,這讓不曾聽過小林唱歌的我感到非常驚訝,於是開始關注小林,才知道原來小林一開始也是有被嫌棄過,甚至被認為不適合走唱歌的路線,但是藉由不斷的練習,慢慢的培養自己的歌喉與氣勢,小林相信自己並不是不能唱歌,而是缺乏練習,因此小林每天花了許多的時間練習每首歌的旋律與音調,最後終於一路破關斬將拿到冠軍,順利發行唱片。
從小陳和小林的例子可以發現,「思維」可以影響人的一生。臺灣的教育體制不斷的求新求變下,帶給孩子的始終是來自於保守主義的思想方式,安於現狀的中國傳統使得學生不敢挑戰未知而失去了發展的大好機會。然而,成長型思維是可以學習的,只要讓小孩從小開始練習,就能讓小孩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無所畏懼,正面迎向挑戰,讓失敗不再是可恥的代名詞,而是不斷精進自己並且邁向成功人生的墊腳石。
13/7/2022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