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資訊

考試時如何減壓,讓自己不緊張?

怎樣緩解考前壓力 適度的情緒焦慮能促進臨場的發揮,但過度的焦慮就會產生許多不良的影響,如:考試時注意力分散、記憶力減退、邏輯思維過程不清晰等。那麼,如何調節好考前情緒?有幾點建議:一是正確認識考試。中考只是對學習狀況的一次檢測,這次考試的成敗不能決定一個人的命運。二是對考試結果的期望要恰當。考試的競爭對手主要是考生自己,只要已竭盡全力,便問心無愧。三是不要隨意預測考試結果。考試失敗是對考試結果的一種預測。而這種預測是無謂的分散精力,會加重心理壓力,會對考試產生消極干擾,因此,這種結果的預測不是考試前要思考的問題。四是面臨考試要充分相信自己平時的積累。有的考生由於過於擔憂自己的複習準備,臨考前仍然“開夜車”、“搞題海戰術”等,如此會使大腦負荷過重,導致考試時大腦興奮與抑制失調,影響水平的正常發揮。所以考前要合理安排學習和休息,不對自己求全責備,既會緊張學習,又會享受娛樂,有張有弛,這對保持身心的平衡是具有適度情緒的關鍵。 一是自我暗示減壓法。在焦慮、緊張和煩躁時,不防自我鼓勵一下,對自己說:“該複習的我都認真複習了,還怕什麼呢?考試的內容無非是這些複習過的東西。”“和別的同學相比,我花的工夫一點也不少,在競爭中我並沒有落後,既然如此,我又何必緊張呢?”二是肌肉放鬆減壓法。找一個安靜的環境,以輕鬆的姿勢坐好,從上到下或從下到上依次緊張肌肉、放鬆肌肉,然後感受肌肉由緊張到放鬆的感覺。需要注意的是,此方法一定要持之以恆,每天1-2次,每次10-20分鐘。三是焦點轉移減壓法。有意識地轉移注意力是減輕心理壓力的有效途徑。處於壓力過大的狀態時,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做一些或想一些愉快的事情有助於心理壓力的緩解。四是過渡性減壓法。考前一周應該慢慢減少學習強度和時間,採取過渡調節方法來緩解壓力。 在考試之前做好知識能力、應試技巧、生理、心理、物質等各方面的準備。考試前3天必須檢查交通工具的行駛狀況,如果坐公共汽車的應把意外情況考慮在內;考試前2天仔細檢查必備的用品,如計時表、鋼筆、鉛筆、三角尺、圓規、橡皮等,如有問題應及時解決;在考前把所有應試用品(含准考證)裝在一個透明而結實的小塑料袋裡;考前必須熟悉考場,如考場離家有多遠?使用什麼交通工具最安全快捷?路上需要多長時間?自己的考場在哪?座位在哪?學校購買文具或飲食品的地方在哪?考生熟悉這些情況後會有信心和安全感。二是提前進考場,從容自如地迎接考試。三是考試時不要想可能得多少分,那樣做會加重心理負擔,影響考試成績。四是考試期間,每考完一門交卷後應盡快忘掉考試內容,不要去對答案、算分,以免引起心情緊張,影響下一場考試。 考試時一定要平和自己的心態,考試考得三分是你的水平,而七分是你的心態,每道題仔細讀二遍,如果還下不了手,就馬上放棄,繼續往下看,以免延誤時間,且情緒上不要受到任何影響,就像平時做作業一樣,當後面的題做完後,再回過頭來做前面沒做上的題,這就是考試的訣竅,這樣也會保證你能拿到自己水平的最高分,進考場前半小時吃幾根香蕉,有利於幫助你大腦的活躍;

其他文章
教育資訊

用「同理心」讓孩子分辨對錯

只有規則的教導,孩子也許知道這件事不該做,但是在行為上不一定能做得到,這是因為動機面的教導還需要同理心的涉入。


例如A小孩看見旁邊的B小孩有餅乾,A很想吃,但B就是不請他吃。於是A趁著B不在的時候偷吃了餅乾。在實驗時,我們問A小孩:「偷吃餅乾對不對?」A知道這是不對的行為。再問A小孩:「偷吃餅乾是什麼感覺?」他會回答:「很快樂。」


A小孩的思維是:「除非我偷吃餅乾的時候有人在場,那麼我會被處罰。否則,雖然我明知道這是不對的事,可是我很想吃,我還是拿餅乾來吃。而且餅乾很好吃,我吃到餅乾覺得很快樂。」


A小孩也許沒有「自己的餅乾被偷吃」的情感經驗,所以他也無法同理B小孩的餅乾被偷吃了的心情。4~6歲間,孩子的道德情緒開始萌芽,對別人的處境會有一些同理心,這個時候家長在管教時,就可以進行情感的涉入。


例如,孩子搶了別人的玩具,還不小心弄壞,對方哭了,父母可以告訴孩子:「你把他心愛的玩具拿走了,還弄壞,他很難過,所以哭了。」有同理心的情感教導,幾次之後,孩子在面對誘惑情境時,認知上知道這件事不該做,情感上也會有罪疚感,才有辦法真正自我抑制不當的行為出現。

19/8/2022

查看詳情
教育趨勢

學習「成長性思維」,達到成功人生

臺灣過去的教學模式一直以來都是以「定型化思維」的方式來教育學生,乃至於我們容易在學業或者是未來生涯發展上遇到挫折與挑戰時自我設限,錯過與成功相遇的機會。「成長性思維」則是提倡人有無限可能,只要不畫地自限都有成功的會。以下就Hundley, H. and Brock, A.所提倡與駁斥的兩種思維做一簡單比較:


 


「定型化思維」的人相信,每個人天生擁有固定的智力與才能,因此會避免挑戰與失敗。我相信在我們過去的生活經驗當中,經常會聽到同學或朋友說:「算了!學不會就換別的」。類似這樣的話,當聽久了或者是聽多了我們就會慢慢的開始相信自己真的學不會,乃至於想要放棄。教育學者也將類似的情形稱之為「自我實現預言(Self-Actualized)」,也就是說只要相信自己成功,就會成功;反之,如果自己都認為會失敗,那注定是以失敗收場。筆者國中時的同班同學(化名:小陳)就是受到定型化思維所影響,才會到目前都一事無成,小陳非常喜歡餐飲,很努力的考上了公立高職的餐飲科,沒想到這才是噩夢的開始,國中時偶爾做個小點心滿足大家的胃口還行,但是到了高職是受到專業訓練,小陳開始飽嘗失敗的滋味,不斷的萌生想要轉科的念頭,終於,不斷失敗後小陳開始認為自己不具有餐飲方面的才能而轉到普通科,之後讀到大學畢業進入私人公司當行政人員。


 


「成長性思維」的人相信,透過後天學習與努力,每個人都能有無限潛力,因此不畏懼困難,勇於嘗試。擁有成長性思維的人認為,只要不放棄就可以不斷的往上爬,而且到達終點之前都有許多的未知與困難,他們也樂於挑戰。筆者的另一名國中同學(化名:小林)就是成長型思維的典範,國中時筆者和小林是無話不說的好朋友,但國中畢業後因為各自往不同的道路發展後顯少聯絡,直到近幾年才知道原來小林是某個電視歌唱比賽的常勝軍,這讓不曾聽過小林唱歌的我感到非常驚訝,於是開始關注小林,才知道原來小林一開始也是有被嫌棄過,甚至被認為不適合走唱歌的路線,但是藉由不斷的練習,慢慢的培養自己的歌喉與氣勢,小林相信自己並不是不能唱歌,而是缺乏練習,因此小林每天花了許多的時間練習每首歌的旋律與音調,最後終於一路破關斬將拿到冠軍,順利發行唱片。


從小陳和小林的例子可以發現,「思維」可以影響人的一生。臺灣的教育體制不斷的求新求變下,帶給孩子的始終是來自於保守主義的思想方式,安於現狀的中國傳統使得學生不敢挑戰未知而失去了發展的大好機會。然而,成長型思維是可以學習的,只要讓小孩從小開始練習,就能讓小孩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無所畏懼,正面迎向挑戰,讓失敗不再是可恥的代名詞,而是不斷精進自己並且邁向成功人生的墊腳石。

13/7/2022

查看詳情

Learning King

我們擁有經驗豐富和有耐心的全職補習或網上授課老師,可安排一對一或小班形式授課,切合不同中小學生的需求; 覆蓋科目包括中文補習、英文補習、數學補習和通識的必修科和其他選修科。還有普通話和英語會話班,全科補習等。絶對是你首選的導師配對網站和補習中介平台。

更多媒體

Copyright © Learning King